丰收时节,走在查干木伦河畔的内蒙古林西县五十家子镇孤榆树村盐碱地里,一片金灿灿的稻田映入眼帘,4000亩由盐碱地改良而来的稻田稻穗金黄、籽粒饱满,即将迎来收割期,这是一块在盐碱地中试种成功的水稻。
曾经的“盐碱撂荒滩”变成了千亩良田,五十家子镇孤榆树村群众吕景阳望着满目的金黄稻穗感慨万千:“比我们预想的要好,这片地撂荒了20多年了,长成这样很不错了。”
五十家子镇域内查干沐沦河畔有10000亩盐碱撂荒地,因上世纪90年代河水漫堤倒灌,将耕地破坏,撂了荒,慢慢呈现盐碱化。没有一个村民愿意在这里开垦种植农作物。
2022年,林西县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特别是在耕地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潜力,以五十家子镇沿查干沐沦河的盐碱撂荒地为试验区,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积极培育推广抗旱、耐盐碱的适生作物,真正的完成“变废为宝”,向盐碱地要粮、向科技要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充分的利用好盐碱地独特的资源,为客服盐碱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两手准备”,一方面走村入户做调研,核查到20余年前,这里种植水稻的品种是“黑粳1号”,米质柔韧,口感良好。另一方面派遣选种团队带上土壤样品,到黑龙江水稻研究所开展良种选育工作,最终确定“黑粳12号”品种。
林西县委县政府作为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不仅在资金政策提供强大的后盾,特成立了一支由林西县自然资源局和五十家子镇政府干部组成的攻坚克难队伍,黑白坚守,堵坝开渠,从22年11月到23年9月,4000亩土地变高标准水田,荒草变水稻,发芽,分蘖,拨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籽实成熟,进入结实期。一颗颗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这片荒芜了多年的盐碱地,重新收获丰收的喜悦。据现场技术人员测评,平均亩产700斤。
“撂荒太多年,最难的是春天整理土地的时候,土壤含水量较高,4000亩水田为了按时播种插秧,投入挖掘机、农用车等100余辆(台),人员120余人。淤泥损坏挖掘机6台,打浆机4台,现在地里还有一台打浆机没弄出来,多难啊,但是百炼成钢,水稻田即将迎来大丰收,所有的困难都值得。”常驻在稻田的林西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国栋自豪的说。
盐碱地变身丰收田,除了良种和人员等重要的条件,还得意于科技赋能。据了解,水稻从种开始,全程采用植保无人机采用GPS定位系统,前期只需对作业区域做测量登记,并标记水塘、电线杆等障碍物数据,再将数据传至手持终端,无人机即可根据设定的线路、区域进行喷洒作业,从生物有机肥施用、播种管理、生物农药使用,安全省时省力,大幅度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推行标准化技术示范应用,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水稻的品质。
为进一步拓宽致富新“稻”路,探索“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立体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积极外出考察,在九连庄村的盐碱地水稻田里稻田蟹养殖,采取稻蟹共生立体生态养殖,种植水稻可大大降低土壤含盐量,有利于螃蟹生长,螃蟹又可以越来越好呵护水稻成长,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贵,利用水稻与螃蟹之间的生态关系,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2023年,投放蟹苗1700斤,预计中秋节前后可收获6800斤稻田蟹,可实现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改善双丰收。
春耕夏耘辛勤苦,白江河畔稻蟹黄,科技赋能粮仓满。稻蟹香里说丰年。如今林西县奋力迈出“盐碱地改良+智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接下来,将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积极地推进水稻+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用好盐碱地,守好“米口袋”,写下现代农业高水平发展的崭新篇章。(赵晓彤)
联系人:肖经理
手 机:18014516699
邮 箱:haioujx@china.com
公 司:欧宝体育尤文图斯在线app
地 址: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新桥中路6号